维扬十友 维扬十友家里都算是中产,淡泊名利志气相投,经常在一起轮着坐庄请酒。有一个老人破衣烂衫,好像个叫花子,也跟着十个人蹭吃蹭喝,这十位性格好也不赶他。等到这老头蹭够一遍酒局后,有一天对这十位好友说:我也打算设宴回请你们一回以作答谢。十位朋友很高兴跟着老头回家,老头家里破破烂烂、还住着几个小叫花子,这分明是个花子窝。不过大家也没有嫌弃。坐定之后小花子们端上菜,用一块麻布蒙着好大一盘。老叫花子扯开布,好家伙,一个被蒸熟的小孩!!耳朵眼睛、四只手足,蒸的稀烂!!老头一个劲劝大家吃。老天爷
馒头的来历 日常生活中,人们食用的“馒头”,是属于一种用面粉发酵蒸成的食品,形圆而隆起,本来这种食品最初是有馅的,发展到后来,我国北方称无馅的为馒头,而有馅的则称为包子。而我国食品界把三国名相诸葛亮尊为馒头、包子业的祖师爷,这又是怎么回事呢?这还得从我国民间流传着一个非常有趣的传说故事说起。 诸葛亮《出师表》有“五朋渡泸,深入不毛”一句。它描述的是诸葛亮当年辅佐刘备打天下的过程中
大公鸡和小钱袋 有一只大公鸡在路上捡到了一个装着两个铜板的小钱袋,刚想叼回家,一个贵族老爷坐着马车经过,抢跑了那个小钱袋。大公鸡非常愤怒,跟在贵族老爷的马车后面追呀追呀,一边追一边大喊:“喔喔喔,大老爷,还我小钱袋!”贵族老爷十分恼火,就命令车夫把大公鸡扔进井里。大公鸡在井里喝了不少水,又吃力地飞了上来,一边追马车一边喊:“大老爷,还我小钱袋!”一直追到贵族老爷的家里
拆烧鲢鱼头 清朝末年,镇江有一个财主,十分吝啬。他想砌一座楼,连一个泥瓦匠也找不到,只因当地人人都知道他刻薄,不愿和他来往。凑巧有一批外地来的工匠倒愿意,财主赶紧把他们雇下来。 第二天天没亮,财主就去喊工匠出工,等太阳升了老高才送饭。工匠们一看,是一桶照得见人的稀饭和一碟臭咸菜,气得工匠们要摔碗。原想中午如此,晚上能好点,哪晓得还是外甥打灯笼—照旧(舅)。一连三天,天天如此,工匠们决定给财主点厉害看看。自打这天起,财主光看到工匠们忙得团团转,就是不见墙长高。他眼珠子一转
老人与雨燕 在很久之前,有一个丘陵村庄,那里水草丰沛,常年弥雾,村民们都以种稻谷为生,虽然这里土壤肥沃,庄稼长势喜人,但这里也很招蝗虫光顾,有些时年,蝗虫飞来,会将庄稼啃食尽毁,村民们苦不堪言。为了解决蝗虫之患,有位老者从很远之地带来了几只雨燕,老人给它们在自己的房檐筑巢,希望它们能够长久的住下去。那几只雨燕刚来这里,很是喜欢,因为这里气候宜人,飞虫很多,是理想的居住之地。很快,没几年,那几只雨燕带来了更多的同伴来这里定居,老人只是希望雨燕的到来可以赶走蝗虫们的侵害
口弦琴与石头姑娘 在赫哲族,每当人们吹起欢快的口弦琴尽情地娱乐时,老人们往往会讲起令人尊敬的石头姑娘。那是在很久很久以前,黑龙江边霍通村的老百姓得瘟疫,全部病倒了,先死的还有人埋,后死的就没人管了,有的死在水缸边,有的躺在灶洞旁。当时,有个老人来霍通村走亲戚,他进了村,不见鸡飞,也不见人影,四处一片寂静。他走了一家又一家,只见一个吃奶的女孩,一边哭一边吸吮着死去妈妈的乳汁,老人含着热泪抱起女孩离开了霍通村。冬去春来,一晃十六年过去了,女孩长大成人。一天,姑娘问老人:“好爷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