棒槌精的传说 老早以前,药山叫长乐山。那时候人们还不完全认识中草药,更没有多少人见过“百草之王”中的棒槌精啦。下面这个小故事,就是发生在那个年月里。话说有这么娘俩,儿子叫关良,年纪十六七岁儿,长得粗眉大眼,结结实实,显得很诚恳善良。娘俩住在长乐山脚下,常年靠打柴过日子。一天,关良在山上打柴,累得又饥又渴,想找点水喝。抬头看了看,发现离自己不远的地方,有一个大水泡子,水是瓦蓝瓦蓝的,也不知道能有多深。关良渴得正急眼,简直地走过去,不管三七二十一&
维扬十友 维扬十友家里都算是中产,淡泊名利志气相投,经常在一起轮着坐庄请酒。有一个老人破衣烂衫,好像个叫花子,也跟着十个人蹭吃蹭喝,这十位性格好也不赶他。等到这老头蹭够一遍酒局后,有一天对这十位好友说:我也打算设宴回请你们一回以作答谢。十位朋友很高兴跟着老头回家,老头家里破破烂烂、还住着几个小叫花子,这分明是个花子窝。不过大家也没有嫌弃。坐定之后小花子们端上菜,用一块麻布蒙着好大一盘。老叫花子扯开布,好家伙,一个被蒸熟的小孩!!耳朵眼睛、四只手足,蒸的稀烂!!老头一个劲劝大家吃。老天爷
馒头的来历 日常生活中,人们食用的“馒头”,是属于一种用面粉发酵蒸成的食品,形圆而隆起,本来这种食品最初是有馅的,发展到后来,我国北方称无馅的为馒头,而有馅的则称为包子。而我国食品界把三国名相诸葛亮尊为馒头、包子业的祖师爷,这又是怎么回事呢?这还得从我国民间流传着一个非常有趣的传说故事说起。 诸葛亮《出师表》有“五朋渡泸,深入不毛”一句。它描述的是诸葛亮当年辅佐刘备打天下的过程中
老人与雨燕 在很久之前,有一个丘陵村庄,那里水草丰沛,常年弥雾,村民们都以种稻谷为生,虽然这里土壤肥沃,庄稼长势喜人,但这里也很招蝗虫光顾,有些时年,蝗虫飞来,会将庄稼啃食尽毁,村民们苦不堪言。为了解决蝗虫之患,有位老者从很远之地带来了几只雨燕,老人给它们在自己的房檐筑巢,希望它们能够长久的住下去。那几只雨燕刚来这里,很是喜欢,因为这里气候宜人,飞虫很多,是理想的居住之地。很快,没几年,那几只雨燕带来了更多的同伴来这里定居,老人只是希望雨燕的到来可以赶走蝗虫们的侵害
口弦琴与石头姑娘 在赫哲族,每当人们吹起欢快的口弦琴尽情地娱乐时,老人们往往会讲起令人尊敬的石头姑娘。那是在很久很久以前,黑龙江边霍通村的老百姓得瘟疫,全部病倒了,先死的还有人埋,后死的就没人管了,有的死在水缸边,有的躺在灶洞旁。当时,有个老人来霍通村走亲戚,他进了村,不见鸡飞,也不见人影,四处一片寂静。他走了一家又一家,只见一个吃奶的女孩,一边哭一边吸吮着死去妈妈的乳汁,老人含着热泪抱起女孩离开了霍通村。冬去春来,一晃十六年过去了,女孩长大成人。一天,姑娘问老人:“好爷爷
跟皇帝讨债 汉高祖刘邦登上皇位后不久,就把他老父亲从家乡沛县阳里村接到长安,让他做了太上皇。不料这位太上皇过惯了采桑耕田的农家生活,对眼下皇宫里的奢华还真是不习惯,整天惦念着老家那种自由自在、无拘无束的日子。没多久,他因思虑过度,一病不起。刘邦弄清了老父亲的病由,决定陪他回家乡走一趟。想当年刘邦还是一个市井闲人,此次以龙体之尊回老家,可谓是名副其实的衣锦还乡了,其声势自然是浩大而隆重。高祖还乡的日子到了,阳里村的百姓人人换上新衣服,一大早就聚集到村口迎接。快到晌午,才见浩浩荡荡过来几千人的队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