米芾拜石 宋朝是因为科举制度的完善,市井气息的形成,使得士大夫文化成为宋朝文化之主流,这样就形成了诸多的以士大夫的雅文趣事,流传于世,读来使人顿生闲情雅趣之感。而大书法家米芾拜石的典故更是显得荒诞,趣味十足。他的书画造诣非常高,宋徽宗时官居书画学博士。他一生博雅好石,精于鉴赏。他生性诙谐古怪,好洁成癖,有人赠诗予他:“衣冠唐制度,人物晋风流。”米芾之癣石,简直到了如痴如癫,无以复加的谑称。米芾的“癫”
管宁割席 东汉时,管宁和华歆是好朋友。一天管宁拿着一张饼找到华歆说:“这是我娘新烙的饼。”华歆说:“真香啊!&rdquo
管仲遗言与齐国衰败 管仲的临终遗言价值极高,对今天看人识人仍然具有穿越时空的深层启示。管仲临终前夕,支走了所有人,憋着最后一口气神秘兮兮地嘱咐齐桓公姜小白。你有三个亲信,一定要小心提防。一个叫竖刁,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宦官,也可能是男宠,为了能够贴身服侍国君姜小白,甘愿先自宫再进宫;一个叫易牙,是个大厨,为了让国君尝尝人肉的滋味,竟然煮了自己的亲儿子;还有一个叫卫开方,追随国君15年从未回家看望过父母。管仲认为他们“自宫”&ldquo
老兵击毙“军神” 在1938年的一个炎热的夏日,东孤岭的战火已经持续了数周。这一天,阳光炽热,几乎可以听到地面上杂草的焦枯声。日军的帐篷稀稀落落地散布在丘陵之上,远处是轮廓模糊的山脉,空气中弥漫着火药和汗水的味道。而在这片疲惫的大地上,饭冢国五郎刚刚带领他的部队取得了一个小胜,虽然代价沉重,士兵们的士气却因此得到了一些提振。战斗的间隙,饭冢国五郎接受了日本的一名战地记者小悮行男的采访。采访地点选择在一个稍显高出的小丘上,这里可以俯瞰整个战场,也正好能捕捉到后方士兵们忙碌的身影。日正当中
荆轲刺秦王 秦王政重用尉缭,一心想统一中原,不断向各国进攻。他拆散了燕国和赵国的联盟,使燕国丢了好几座城。燕国的太子丹原来留在秦国当人质,他见秦王政决心兼并列国,又夺去了燕国的土地,就偷偷地逃回燕国。他恨透了秦国,一心要替燕国报仇。但他既不操练兵马,也不打算联络诸侯共同抗秦,却把燕国的命运寄托在刺客身上。他把家产全拿出来,找寻能刺秦王政的人。后来,太子丹物色到了一个很有本领的勇士,名叫荆轲。他把荆轲收在门下当上宾,把自己的车马给荆轲坐,自己的饭食、衣服让荆轲一起享用。荆轲当然很感激太子丹
董澐拜师 明朝时期,有个叫董澐的人他喜好文学,是太湖一带颇有名气的诗人。在他六十八岁那年到会稽(浙江绍兴)去游历,听说王阳明在深山里讲学,便赶去听讲。一连听了几次,觉得王阳明很有学问。于是他便向王阳明提出,要拜王阳明为师。那年王阳明五十三岁,比董澐小十五岁。因此王阳明再三推辞,表示年轻的人不能收年长的人为弟子。跟董澐在一块儿搞诗社的朋友们听到这个消息后,也都来劝董澐,他们对他说:“您这样老了,何必再那么用功呢?”董澐笑着回答说:&ldqu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