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兵击毙“军神” 在1938年的一个炎热的夏日,东孤岭的战火已经持续了数周。这一天,阳光炽热,几乎可以听到地面上杂草的焦枯声。日军的帐篷稀稀落落地散布在丘陵之上,远处是轮廓模糊的山脉,空气中弥漫着火药和汗水的味道。而在这片疲惫的大地上,饭冢国五郎刚刚带领他的部队取得了一个小胜,虽然代价沉重,士兵们的士气却因此得到了一些提振。战斗的间隙,饭冢国五郎接受了日本的一名战地记者小悮行男的采访。采访地点选择在一个稍显高出的小丘上,这里可以俯瞰整个战场,也正好能捕捉到后方士兵们忙碌的身影。日正当中
纪昌学射箭 甘蝇是古时一个著名的射箭高手。只要他一拉开弓,野兽就要伏在地上,飞鸟就要掉下来。甘蝇的弟子飞卫曾向甘蝇学射箭,学成之后,比师父的本领还高。后来纪昌要拜飞卫为师学射箭。飞卫对纪昌说:“你先要练习不眨眼的本领,有了这个本领再跟我来学。”纪昌回到家,仰面躺在正在织布的织机下,两眼不眨地盯着踏板。一天、两天……二年过后,纪昌终于练好了眼睛不眨的功夫。于是去拜见他师父飞卫。飞卫说:&ldquo
米芾拜石 宋朝是因为科举制度的完善,市井气息的形成,使得士大夫文化成为宋朝文化之主流,这样就形成了诸多的以士大夫的雅文趣事,流传于世,读来使人顿生闲情雅趣之感。而大书法家米芾拜石的典故更是显得荒诞,趣味十足。他的书画造诣非常高,宋徽宗时官居书画学博士。他一生博雅好石,精于鉴赏。他生性诙谐古怪,好洁成癖,有人赠诗予他:“衣冠唐制度,人物晋风流。”米芾之癣石,简直到了如痴如癫,无以复加的谑称。米芾的“癫”
董澐拜师 明朝时期,有个叫董澐的人他喜好文学,是太湖一带颇有名气的诗人。在他六十八岁那年到会稽(浙江绍兴)去游历,听说王阳明在深山里讲学,便赶去听讲。一连听了几次,觉得王阳明很有学问。于是他便向王阳明提出,要拜王阳明为师。那年王阳明五十三岁,比董澐小十五岁。因此王阳明再三推辞,表示年轻的人不能收年长的人为弟子。跟董澐在一块儿搞诗社的朋友们听到这个消息后,也都来劝董澐,他们对他说:“您这样老了,何必再那么用功呢?”董澐笑着回答说:&ldquo
蔡伦之死与造纸术外传 说蔡伦最伟大,自然不会有任何异义,因为造纸术位列中国人的“四大发明”之首,另外三项火药、指南针和印刷术均产生于他身后一千年的宋代。在一部美国人写的《影响世界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》中,蔡伦名列第七。蔡伦大约生于公元63年,湖南郴州人,曾任尚书坊,主持朝廷用的各种器物的制造。公元105年,他用树皮、破布、麻头、鱼网造出纸张,呈送给汉和帝,受到奖励,官封龙亭侯(今陕西羊洋县),后人戏称他“蔡侯纸&rdquo
蔡伦造纸 小朋友,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,纸已经是不可缺少的东西了。那么是谁发明了纸呢?对了,是蔡伦。但是蔡伦为什么要发明纸?又是如何发明的呢?很久很久以前,我们的祖先是把字写在竹片上,叫做竹简,再用皮带子或绳子把一片片竹简编串起来,就像竹帘子一样,就成了册,相当于现在的书。因为一片片的竹简写不了多少字,所以现在的几页书,那时候就是重重的一大册呢。而古人的一部书,总要编很多册,小孩子如果带一部书上学堂,很有可能要拿大篓子来当书包。竹简不仅太重,太占地方,而且字容易抹掉、生虫,不管怎么处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