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本名端五节,又叫端阳节、重五节、重午节、天中节、天长节。端是“开端”、“初”的意思。初五可以称为端五。农历以地支纪月,正月建寅,二月为卯,顺次至五月为午,因此称五月为午月,五月初五就叫做端午。从史籍上看,“端午”二字最早见于晋代周处《风土记》:“仲夏端午,烹鹜角黍”。到了唐代,因唐玄宗八月五日生,宋景为了讨好皇帝
端午节的传说 古代楚国有位诗人,名叫屈原,是楚怀王的大臣。他提出了许多对国家和百姓有益的建议,受到了楚怀王的器重。可是这些建议损害了贵族们的利益,他们设计陷害屈原。楚怀王不明真相,听信了奸臣的坏话,把屈原赶出了都城。屈原四处漂泊,在这期间,他写下很多优秀的诗篇,比如《离骚》《天问》《九歌》等。今天,人们还常常念诵这些诗。后来,楚国被秦国灾了。屈原万分悲伤,五月初五那天,他写完《怀沙》这首诗之后,跳进了汨(mì)罗江。楚国的百姓听说之后,就聚集在汨罗江边,哀悼屈原
空盒子的智慧 明朝宣德年间,御史李浚奉皇命来到浙江钱塘县督理粮储事宜,然而,当时的钱塘县官对李浚却并不买账,表面上恭恭敬敬,内心里却一直想要设计害他。一次,县令寻找到了一个机会,将自己的一个心腹送到李浚的身边做侍仆。因为李浚毫无“防人之心”,所以这个心腹很快获得他的信任,并找到机会偷走了李浚的御史官印。当李浚办公要用印的时候,这才发现印盒里已经空了。李浚想了又想之后,从一些细碎的蛛丝马迹中判断出来这是县令干的。李浚的部下知道后,便想带兵去县官家搜查
管宁割席 东汉时,管宁和华歆是好朋友。一天管宁拿着一张饼找到华歆说:“这是我娘新烙的饼。”华歆说:“真香啊!&rdquo
米芾拜石 宋朝是因为科举制度的完善,市井气息的形成,使得士大夫文化成为宋朝文化之主流,这样就形成了诸多的以士大夫的雅文趣事,流传于世,读来使人顿生闲情雅趣之感。而大书法家米芾拜石的典故更是显得荒诞,趣味十足。他的书画造诣非常高,宋徽宗时官居书画学博士。他一生博雅好石,精于鉴赏。他生性诙谐古怪,好洁成癖,有人赠诗予他:“衣冠唐制度,人物晋风流。”米芾之癣石,简直到了如痴如癫,无以复加的谑称。米芾的“癫”
纪昌学射箭 甘蝇是古时一个著名的射箭高手。只要他一拉开弓,野兽就要伏在地上,飞鸟就要掉下来。甘蝇的弟子飞卫曾向甘蝇学射箭,学成之后,比师父的本领还高。后来纪昌要拜飞卫为师学射箭。飞卫对纪昌说:“你先要练习不眨眼的本领,有了这个本领再跟我来学。”纪昌回到家,仰面躺在正在织布的织机下,两眼不眨地盯着踏板。一天、两天……二年过后,纪昌终于练好了眼睛不眨的功夫。于是去拜见他师父飞卫。飞卫说:&ldqu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