端午节的传说 古代楚国有位诗人,名叫屈原,是楚怀王的大臣。他提出了许多对国家和百姓有益的建议,受到了楚怀王的器重。可是这些建议损害了贵族们的利益,他们设计陷害屈原。楚怀王不明真相,听信了奸臣的坏话,把屈原赶出了都城。屈原四处漂泊,在这期间,他写下很多优秀的诗篇,比如《离骚》《天问》《九歌》等。今天,人们还常常念诵这些诗。后来,楚国被秦国灾了。屈原万分悲伤,五月初五那天,他写完《怀沙》这首诗之后,跳进了汨(mì)罗江。楚国的百姓听说之后,就聚集在汨罗江边,哀悼屈原
空盒子的智慧 明朝宣德年间,御史李浚奉皇命来到浙江钱塘县督理粮储事宜,然而,当时的钱塘县官对李浚却并不买账,表面上恭恭敬敬,内心里却一直想要设计害他。一次,县令寻找到了一个机会,将自己的一个心腹送到李浚的身边做侍仆。因为李浚毫无“防人之心”,所以这个心腹很快获得他的信任,并找到机会偷走了李浚的御史官印。当李浚办公要用印的时候,这才发现印盒里已经空了。李浚想了又想之后,从一些细碎的蛛丝马迹中判断出来这是县令干的。李浚的部下知道后,便想带兵去县官家搜查
秦缪公:宽赦得报 秦缪公有一匹好马,无意间被野人抓去,煮熟吃了。官方追查起来,吃的人总共有三百多人。这许多人,全部都要依法惩处。缪公知道了,说:「正人君子是不会因为牲畜而杀害人命的。听说吃了好马的肉,不喝点酒是会伤身体的。」便吩咐赐酒给那些野人,不再追究偷马吃的罪行。后来,秦、晋两国作战,秦缪公受了重伤,困在晋军的包围圈中,眼见性命难保。忽然一队人马冲过来,杀退晋军,救出秦缪公,并且还活捉了晋惠公。这些人不是别人,正是当年吃马肉的三百野人,特地赶来报答赦罪的恩德的
管仲遗言与齐国衰败 管仲的临终遗言价值极高,对今天看人识人仍然具有穿越时空的深层启示。管仲临终前夕,支走了所有人,憋着最后一口气神秘兮兮地嘱咐齐桓公姜小白。你有三个亲信,一定要小心提防。一个叫竖刁,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宦官,也可能是男宠,为了能够贴身服侍国君姜小白,甘愿先自宫再进宫;一个叫易牙,是个大厨,为了让国君尝尝人肉的滋味,竟然煮了自己的亲儿子;还有一个叫卫开方,追随国君15年从未回家看望过父母。管仲认为他们“自宫”&ldquo
管宁割席 东汉时,管宁和华歆是好朋友。一天管宁拿着一张饼找到华歆说:“这是我娘新烙的饼。”华歆说:“真香啊!&rdquo
米芾拜石 宋朝是因为科举制度的完善,市井气息的形成,使得士大夫文化成为宋朝文化之主流,这样就形成了诸多的以士大夫的雅文趣事,流传于世,读来使人顿生闲情雅趣之感。而大书法家米芾拜石的典故更是显得荒诞,趣味十足。他的书画造诣非常高,宋徽宗时官居书画学博士。他一生博雅好石,精于鉴赏。他生性诙谐古怪,好洁成癖,有人赠诗予他:“衣冠唐制度,人物晋风流。”米芾之癣石,简直到了如痴如癫,无以复加的谑称。米芾的“癫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