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故事
田忌赛马 齐国的大将田忌,很喜欢赛马,有一回,他和齐威王约定,要进行一场比赛。他们商量好,把各自的马分成上,中,下三等。比赛的时候,要上马对上马,中马对中马,下马对下马。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得多,所以比赛了几次,田忌都失败了。田忌觉得很扫兴,比赛还没有结束,就垂头丧气地离开赛马场,这时,田忌抬头一看,人群中有个人,原来是自己的好朋友孙膑。孙膑招呼田忌过来,拍着他的肩膀说:“我刚才看了赛马,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呀。”孙膑还没有说完
甘罗智辩救祖父 甘罗是古代一个非常聪明的人。传说,他12岁时就做了秦国的宰相。秦王为什么会让一个12岁小孩子做宰相呢?有一次,秦王故意刁难甘罗的爷爷(秦国重臣),让他找一只会下蛋的公鸡。公鸡怎么能下蛋呢?甘罗的爷爷找不出来,不敢上朝,只好躲在家里装病。秦王看到甘罗小小年纪就敢上朝,觉得很有趣,气已经消了一半。秦王这才明白中了甘罗的圈套。于是,他撤消了让甘罗爷爷找下蛋公鸡的命令,后来,又让甘罗做了秦国的宰相。-----读故事长智慧-----遇到事情不要慌張,我们应该像甘罗一样,发挥聪明才智
王羲之智断敲诈案 王羲之任太守时收到一村民状书,说某乡绅用一小块荒地让他葬父,言明只要一“壶”酒,事后却硬要他一“湖”酒。王羲之便到乡绅家探访,乡绅久仰其名,欲求墨宝,于是盛情款待。王羲之书写了《乐毅传》给他,乡绅喜出望外,问送何礼答谢,王羲之顺口说:“只要一活鹅”。乡绅立即提一活鹅送至府衙,王羲之却把脸一沉说:“当时说好是一河鹅,怎么只送来一只?&
王羲之侄子散尽家财 王羲之的内弟,郗愔(xī,yīn)。只用了一句话,便上演了一出“人活着,钱却没了”的悲剧。郗愔是东晋太尉(相当于海陆空总司令)的儿子,受老爹的荫护,他在东晋做到了几个省的省长职务,死后还被追认为了三公,地位相当高。但是这货却是个扣门精,一毛不拔,响彻全国。辛苦了一辈子,“聚敛钱财数千万(估计相当于现在的几个亿)”。有一次,他儿子郗超给他请安,想问问他存了多少钱。郗愔想在儿子面前显摆一把
王勃一字千金戏都督 上元二年(675年)秋,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,路过南昌时,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,重阳日(这一天正是阎伯屿女婿吴子章的生日)在滕王阁大宴宾客。王勃前往拜见,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,便请他也参加宴会。阎都督此次宴客,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吴子章的才学。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,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。宴会上,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,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。大家知道他的用意,所以都推辞不写,而王勃以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晚辈,竟不推辞,接过纸笔,当众挥笔而书。阎都督很是不高兴
王冕画荷 明朝时候有个大画家,名叫王冕,最擅长画荷花,许多人为了要获要他的荷花画,都不辞辛苦,从老远的地方赶来。王冕虽然很有名,但时小时候却很贫困,白天只好替人放牛,晚上自己自修。有一天,王冕在湖边放牛时,忽然下起一阵雨,一会儿雨停了,但是湖里的荷花和荷叶却被雨水冲洗得非常乾净。王冕看了非常喜爱,便想把它画下来,于是赶紧用身上的一点零用钱买了纸和笔来开始作画。起初当然画得不怎么好,可是王冕并不气 ,仍然不停地画,最后终于越画越像,就跟真的一样。王冕便把荷花画拿去看,卖得钱拿回家孝敬母亲
烈火中的小英雄 一九四三年,日本鬼子占领了河北省行唐县,儿童团团长张六子不幸被鬼子逮住了。鬼子从汉奸那里得知,张六子曾经带领儿童团站岗、放哨、帮助民兵埋藏粮食,就把张六子抓来,想从他身上了解埋藏粮食的地点。一开始,日本鬼子认为小孩子好对付。一个日本军官抓了把糖果递给张六子,满脸堆着笑,讨好地说:“小孩,吃吧。”谁知张六子看也不看,直接把糖扔在地上,大声说:“谁吃你的臭糖!”日本军官很生气,但他按下心中的怒火
灵异事件|美国贝尔女巫事件 美国女巫灵异杀人。。。。。。美国田纳西贝尔女巫事件据说是美国官方唯一一起承认的灵异事件,这可能才是它这么著名的原因吧!关于这起女巫事件相信故事已经流传了200年了,出书超过二十本来描绘它的神异,甚至田纳西州还为了她竖立一个碑,不断地讲述她的故事。美国人称她为恶灵,又称为史上最猛厉鬼。正是因为她弄死了贝尔一家,因此被称为贝尔女巫。(碑的译文)北面是约翰·贝尔的农场。一个早期,来自北卡罗莱纳的杰出定居者,根据传说
溜须拍马倒大霉 有一次朱温和他的幕僚、门客们坐在一棵大柳树下。朱温看着这棵大柳树自言自语:这柳树适合做车轴。大家都不说话。有几个门客起身附和:没错,应该做车轴。不料朱温勃然大怒:“你们这些书生就喜欢信口开河!小孩子都知道柳木软做车轴会变形,车轴要用榆木做!”“还等什么?”他吩咐左右数十人,把说“可以做车轴”的人拖出去打死
正月理发真的会“死舅”吗 中国过年有一个民间传统,说正月不能剃头,正月剃头死舅舅。这么多年了,我一直保持着正月不剃头的习惯,就是怕我妈不乐意。后来我觉得好奇,为什么正月剃头要死舅舅?为啥死的是舅舅不是别人?于是动手去追根溯源,略做查询,答案让我啼笑皆非。民国时的《掖县志》卷二《风俗》里有这么一段记载:““闻诸乡老谈前清下剃发之诏于顺治四年正月实行,明朝体制一变,民间以剃发之故思及旧君,故曰’思旧’。相沿既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