杀鸡取卵 阿三家养了一只很健壮的母鸡。它到处捉虫子吃,把自己喂得饱饱的。每天中午,这只母鸡都会准时下一个大个儿的蛋。 阿三家母鸡下的蛋又大又好,远近闻名许多人都争着来买他家的鸡蛋。他就用这些鸡蛋来换大米,够他全家吃,日子过得美滋滋的。 一天,阿三的妻子跟他嘀咕:“你说这鸡要是一天能下两个蛋多好啊,我们家的大米就会多出一倍呢。”“可不是嘛,每天能下三个蛋,不,四个,五个……能下十个蛋才好呢
揠苗助长(拔苗助长) 有个急性子的宋国人,日夜盼望稻田里的稻子快些长大。可是,稻子是要慢慢长的,不能照他想的那样长的那么快。有一天,他想出了一个妙计:下得田去,把每棵稻子都从土里拔高了一些。“好累啊!辛辛苦苦干了一整天!不过,田里的稻子倒是都长高好些了。”他的儿子听说田里的稻子长高了好些,连忙跑到田里去看。可是,糟糕得很,田里的稻苗的叶子,都开始枯萎了。拔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,为急于求成,反而坏事。拔苗助长,成语原作&ldquo
掩耳盗铃 春秋时候,晋国世家赵氏灭掉了范氏。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,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。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,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。小偷心里高兴极了,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己家去。可是钟又大又重,怎么也挪不动。他想来想去,只有一个办法,那就是把钟敲碎,然后再分别搬回家。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,拼命朝钟砸去,咣的一声巨响,把他吓了一大跳。小偷心想,心想这下糟了,这钟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?他心里一急,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,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,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
杯水车薪 从前,有个樵夫砍柴回家,天气炎热,他推了满满的一车柴草来到一家茶馆门前。在屋里刚坐下喝了一会茶,就听见外面有人高喊:“不好了,救火啊!柴车着火了!”樵夫立即起身,端起茶杯就冲了出去。他把茶杯里的水向燃烧的柴车泼去,然后再跑回去,盛了满满一杯水,想要灭火,但再跑出去时,柴草已化成灰烬。比喻力量太小,解决不了问题
水滴石穿 宋朝有个叫张乖崖的人,在崇阳县做县令。当时,崇阳县的社会风气很差,经常发生盗窃案,甚至连衙门的钱库都经常被偷盗。有一天,张乖崖巡视衙门的时候,发现一个看管钱库的小吏慌慌张张地从钱库里走出来。他立马就想到,看守严密的钱库之所以经常失窃可能就是有人监守自盗。张乖崖命令手下对这个小吏搜身,结果在他的头巾里搜出了一枚铜钱。张乖崖立刻下令升堂审判,问那个小吏一共偷过多少钱。小吏不承认,张乖崖便要动刑。小吏很不服气,反问道:“我不过是偷了一枚铜钱而已,有什么大不了的
火树银花 睿宗是唐代君主中最会享乐的一位皇帝,虽然他只当了三年的皇帝,但不管什么佳节,他总要用很多的物力人力去铺张一番,供他的游玩。他每年逢正月元宵节的夜晚,一定扎起二十丈高的灯树,点起五万多盏灯,号为火树。后来诗人苏味道就拿这个做题目,写了一首诗,描绘它的情形。他的元夕诗约道:“火树银花合,星桥铁锁开,暗尘随马去,明月逐人来。游妓皆秾李,行歌尽落梅,金吾不禁夜,玉漏莫相催。”这首诗把当时热闹的情况,毫无隐瞒的描写出来,好像活跃在我们读者的眼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