铁杵成针(铁棒磨针) 铁杵成针讲的是李白小的时候很聪明,但是却很贪玩、不好好学习,逃学出去玩时遇到一位老婆婆在河边要把铁棒磨成绣花针的故事。一天,李白趁老师没注意,丢下书本,溜出去玩。他四处闲逛,走啊走啊,不知不觉,来到一条小溪边,有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在溪边吃力的磨着铁杵 [chǔ] 。李白觉的很奇怪,上前问到:“老婆婆您在干什么?”老婆婆说:“我要把铁杵磨成绣花针。”李白吃了一惊问:&ldquo
郑人避暑 三伏天,地处中原的郑国就像灶上的蒸笼,酷暑难耐。有个郑国人卖力地摇着蒲扇,依旧热得大汗淋漓。这时,他看到了大树下的一片阴凉地儿,于是抱起草席,满心欢喜地跑到大树下。树荫底下真惬(qiè)意,郑人舒服地眯着眼躺在草席上,慢慢打起了瞌睡。没一会儿,他就被晒醒了,原来随着太阳的移动,树荫也跟着移动了。郑人赶紧起身将草席移向了树荫。就这样,太阳移啊移,席子挪啊挪,郑人躺啊躺,一天下来,虽然稍有点儿累,但是避暑效果还挺显著。黄昏过后,月亮升起来了,大树投下了硕大的树影
郑人买履(lǚ) 从前,有个郑国人想买鞋子,他先用尺子量了量自己的脚,然后把量好的尺寸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。但是,当他准备去买鞋的时候,却忘了拿量好的尺寸。到了集市,他拿着新鞋子,突然想起来没有带尺寸,于是对售货员说:“我忘记了带量好的尺寸,我现在就回去拿,一会儿就回来。”于是他回去取脚的尺寸。等到他回来的时候,集市已经关门了,结果这个人没有买到鞋,很失望地走在回家的路上。路上,遇到了一个朋友,朋友知道了这件事,奇怪地问他:&ldquo
骑驴找驴 有个叫王三的人,他想做生意挣大钱,就拿了一笔钱,高高兴兴地来到了集市上。见到一群小毛驴,看上去不错,就想买几头回去卖,据说能赚钱。王三痛痛快快地买下了五头小毛驴,就骑上小毛驴乐颠颠地往家走。他一边走一边想:我回家把驴卖了,赚到了钱,家里人都得佩服我。他一边走一边寻思着:这五头驴能赚啊?一、二、 三、 四。怎么只剩下四头驴了?他连忙又数了一遍:
高山流水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。面对清风明月,他思绪万千,于是就弹起琴来,琴声悠扬,渐入佳境。忽听岸上有人叫绝。伯牙闻声走出船来,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,他知道此人是知音,当即请樵夫上船,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。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,樵夫说道:真好!雄伟而庄重,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!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,樵夫又说:真好!宽广浩荡,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,无边的大海一般!伯牙兴奋极了,激动地说:
鸟尽弓藏 春秋末期,吴越争霸,吴王夫差为报父仇,领兵攻打越国。越国战败,越王勾践投降求和。勾践被释放回国后,卧薪尝胆,奋发图强。他任用范蠡、文种等人,整顿国政,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,终于使越国强大起来。与此同时,吴王夫差却放松了警惕,终日沉迷于酒色,甚至杀害了忠良伍子胥,弄得民不聊生。过了几年,越王勾践领兵伐吴,最终攻陷了吴国都城,将夫差重重包围。夫差命人求和,越王犹豫不决,这时文种、范蠡上前劝道:大王卧薪尝胆,就是为了在今天一雪前耻,为何不一鼓作气消灭吴国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