达·芬奇|从未见过的妖兽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·芬奇年轻时就很爱绘画。他的父亲也有这方面的爱好,所以父子俩常常在一起画画,一起欣赏和评论绘画作品。有一次,附近一位熟识的农民找到达·芬奇的父亲,请他在一块盾牌上画一图形。具体要求是画一位凶神,画得越凶恶越好。因为他要使这盾牌具有震慑人心的力量,让人一看就有恐惧感。达·芬奇的父亲答应了农民的要求,并把盾牌交给了达·芬奇,还把农民的要求讲给他听
达·芬奇的灵感 达·芬奇是意大利著名的画家,《最后的晚餐》就是他应一座修道院之邀而作的。当时,他为了画出满意的效果整日苦思冥想,在墙下来回踱步,好几天都不动笔。院长一看大为恼火,指责达·芬奇游手好闲,并打算以此为理由克扣他作画的酬劳。有一位善良的修道士偷偷把消息转达给了达·芬奇,而且还告诉他其他人也常常被院长以各种理由扣减薪酬,只是大家都敢怒不敢言。达·芬奇听完后,平静地说:&ldquo
输了以后怎么办 贝多芬式的故事失败是从小拇指尖入侵人生的。早上例行练琴,钢琴家莱昂·弗莱舍发现,自己的右手小拇指懒洋洋地趴在白键上不肯使劲儿。它不疼,也没有伤口,只是指尖稍稍有点麻木,弹不出标准音。没过多久,右手无名指也跟着偷懒,像躲在战壕里不愿冲锋的逃兵,蜷缩成一个圈,不肯叩响琴键。钢琴家生气了。那是1964年,36岁的弗莱舍即将迎来自己钢琴生涯的20周年纪念,他有整整一年的巡演计划。换作其他人也许会停下来休息,但他是一个苛刻的完美主义者,他开始了更高强度的练习
郑板桥吃鱼的故事 郑板桥名燮,字克柔,号理庵,又号板桥。生于清康熙32年(1693),卒于乾隆30年(1765)享年73岁。 他是康熙秀才, (康熙五十五年24岁中秀才),雍正举人(雍正十年40岁中举),乾隆进士(乾隆元年44岁才进士及第)。他50岁时做了范县知县,54岁改任潍县知县。在他61岁的时候,为赈灾济民而忤逆大吏被罢官回家。 郑板桥三岁丧母,父郑立庵,号梦阳,乃一介寒儒,忙于教馆,动荡生涯,无持家能力。老祖母年迈,也无暇顾及幼年的板桥。幸亏有老祖母的侍婢费氏成为小板桥的乳母
里根的幽默 一次,里根总统在白宫钢琴演奏会上讲话时,夫人南希不小心连人带椅跌落在台下的地毯上,观众发出惊叫,但是南希却灵活地爬起来,在200多名宾客的热烈掌声中回到自己的座位上,正在讲话的里根看到夫人并没受伤,便插入一句俏皮活:“亲爱的,我告诉过你,只有在我没有获得掌声的时候,你才应这样表演
钱学森巧妙回国 1955年6月15日,在美国FBI眼皮子底下,钱学森与夫人蒋英巧妙配合,成功给祖国寄出了求救信,这才使得已被美国软禁5年的钱学森一家,有机会重回祖国。那到底发生了什么,才导致钱学森被美国软禁起来呢?其中最主要的原因,就是钱学森太优秀了,优秀到连当时的美国海军次长丹尼·金布尔都说:“无论在哪里,钱学森都值五个师。”这句话说得一点都不夸张,钱学森在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上海,1934年从交通大学毕业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