孝顺的包拯 包公即包拯(公元999-1062年),字希仁,庐州合肥(今安徽合肥市)人,父亲包仪,曾任朝散大夫,死后追赠刑部侍郎。包公为人正直,少年时便以孝顺而闻名。在宋仁宗天圣五年,即公元1027年时,包公中了进士,当时28岁。包公先任大理寺评事,后来出任建昌(今江西永修)知县,但是他的父母因为年老多病,不愿随他到他乡去。在封建社會,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在身边,那么这个儿子不能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,扔下父母不管,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。一般情况下,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,都会跟着儿子去外地的
菊花仙子 很早以前,大运河边住着一个叫阿牛的农民。阿牛家里很穷, 他七岁就没了父亲,靠母亲纺织度日。阿牛母亲因子幼丧夫,生活艰辛,经常哭泣,把眼睛都哭烂了。阿牛长到13岁,他对母亲说:“妈妈,你眼睛不好,今后不要再日夜纺纱织布,我已经长大,我能养活你!”于是他就去张财主家做小长工,母子俩苦度光阴。 两年后,母亲的眼病越来越严重,不久竟双目失明了。 阿牛想,母亲的眼睛是为我而盲,无论如何也要医好她的眼睛。 他一边给财主做工,一边起早摸黑开荒种菜
乾隆与船工对对联 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来到扬州,泛舟城南宝塔湾。陪同官员有个叫阮云扬州人。此人后来官至中堂,后人称他阮中堂。当乾隆皇帝问起有关扬州的风土人情时,阮云道:“我们扬州古城是历史的文化中心,仕农工商、渔樵耕读,上自八十老太公,下至七岁小童,都能吟诗作对,出口成章。”乾隆皇帝心想:你这不是说大话吗?就随手指指船尾老船公问道:“这个老头也能作诗对联吗?”阮云点头说能。乾隆就对老船公说:&ldquo
蛇王 我老家在云南,村里有个单身的鳏 [guān] 夫,常年吃蛇抓蛇,人称蛇王。他常常不穿衣服,赤脚在山里漫山遍野捉蛇。他捉了蛇也不杀,都是虐死,要么用铁丝缠在木棍上活活烧死,要么把水烧开,直接把蛇闷里面活活煮死。听村里老辈子讲,他年轻时候老婆怀孕了,结果被毒蛇咬死了一尸两命,导致脑子不正常。但是他对小孩特别好,有时候常常捉了菜花蛇乌梢蛇卖给餐厅换成钱,一部分买点酒,另一部分都拿来买糖给小孩吃。大概是我小学六年级那年,我们村有个同学到山上捡蘑菇迷路了,怎么也找不着。村里人都说被鬼打墙迷住了
喜欢撞人的母山羊 从前有个老头儿,有个老太婆,他们两口子有个小女儿。有一回,小女儿出去放羊。她把山羊放到山上去,放到山谷里去,放到青草地上去,傍晚时候,她把它们赶回家来。老头儿走到台阶上,问它们说:“你们小山羊啊母山羊,有没有吃饱喝够给我讲一讲。”小山羊回答他说:“我们吃得又饱,喝得又够,我们在小山上面走,小草,我们嚼过了,小白杨,我们吃过了,小白桦树底下,我们躺过了!”只有一只母山羊回答:&ldquo
黑魔马 1在一个山村里,有一个叫张马车的马车夫。他很悠闲自在,有钱的时候,就到处游逛,没有钱了,再去干活。他干的活儿,就是从山里运出木材,拉到五里远的城里。圆的和四方的木材摞在结实的马车上,散出一股新鲜的香味儿。脖子上挂着铃铛的黑马,丁零丁零,嗒嗒嗒嗒,早晨很早就要出发,拉着这些木材走上五里路,黄昏才能回到家里。这匹黑马是张马车的骄傲。不管怎么说,对于马车夫,马是第一珍贵的东西,张马车把他继承的田地全卖掉,买下了这匹马。这是一匹世上少见的壮年马。它长着一身油亮的黑毛,个头很高大,骨骼也很坚硬